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3月18日,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在经开区校区聚雅厅举办《聚力·共生:名师成长的AI路径》专题培训活动。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诚出席会议并讲话,在家的党政领导出席会议。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刘永恩主持会议。首批“名师工程”项目入选个人、团队、全体中层干部、2024-2025年新入职教师,以及各二级单位教师代表200余人参会,共同学习探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径。

黄诚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教育的赋能者,而非替代者。教师应积极掌握AI技术,打造兼具温度与个性的精品教育。”他强调,教师应树立“五术育人”理念,应精准把握“道术”,深刻理解育人规律;强化“学术”,突出专业特色;精研“技术”,推动应用创新;提升“艺术”,优化教学水平;坚守“仁术”,不忘教育初心。


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章斌从建设计划、过程、成果及反思四个维度,分享了“专家讲座+外出研学+网络研修”的团队建设途径,为其它团队建设提供了借鉴。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王静教授从管理者的角度,介绍了护理学院“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的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其打造的产教融合案例引发了热烈讨论,为各二级学院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范例。

天堰科技医学教育研究院李智高副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并生动演示了人工智能在教学中多场景的辅助作用程。他指出,人工智能作为新技术不仅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还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参会教师通过李教授的讲解,直观感受到AI赋能教育的广阔前景与无限潜力,并对各AI平台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工作效能的支撑度有了进一步了解。
本次培训活动是我校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校教师发展正式进入“AI+人文”双轮驱动的新阶段。通过构建“理念引领-经验共享-技术赋能”的立体化培养体系,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将持续推进AI教学能力培训、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为“名师工程”注入新动力,推动“名师工程“从“个体卓越”迈向“群体共生”。